您所在位置: 首页>>校友风采>>校友风采>>正文
第十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—李鸿
2013年03月19日 17:27   审核人:

李鸿,女,广东顺德人,1967年10月出生,1988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本科专业,同年入伍,1992年5月入党,2005年取得清华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历,现任空军某试训基地一区副总工程师,高级工程师,专业技术7级,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,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,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,从事导弹武器试验总体专业。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。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,三等功2次。曾获首届“空军青年学习成才奖”、空军争做“五个模范”优秀领导干部、第五届“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”、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、第十五届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”等荣誉。

1990年的夏天,李鸿作为单位的技术苗子被派往上海航天局学习某新型导弹技术。这种正处于研制阶段的新型空空导弹,系统复杂,涉及领域多,一时没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可供她参考学习。而试验训练基地即将上马的试验项目却等着她学成回去组织,时间不等人啊。于是,李鸿开始留意导弹各分系统的资料和电路图。白天,她跟着研究所课题组工作,拿着一个小本子边看边记,仔细收集资料;晚上,在只有一台小风扇的房间,她趴在床沿把白天看到、听到的资料整理好。一段时间之后,她把导弹各分系统的资料、电路图收集齐全,抄了整整三大本,画了70多幅电路图。可如何把各个系统连接起来,她又遇到了许多难题。她拿着自己的笔记本,冒冒失失地闯进了航天局导弹系统总设计师的办公室:“我有些技术问题向您请教。”总设计师是我国导弹设计专业的权威。他认真地把李鸿的笔记本翻看了一遍,说:“你一个小姑娘把导弹各分系统进行整理,真是不错。”说完,他就拿起了笔,开始为李鸿详细讲解整个导弹系统……

通过这次学习,李鸿的业务技术有了很大提高,她开始进入一种全新的状态。

许多年来,基地靶场组织试射了上千枚各种类型的导弹,一直是沿袭一架靶机试验一枚导弹的老方法,从没有人对此提出过异议。

一次试验,李鸿跟着搜索分队到大漠深处去寻找靶试剩下的残骸,以分析靶试的效果。她看到,一些还处于科研阶段的导弹不带战斗部试射,对靶机的损伤不大。突然,一个念头在她的脑子里激灵一现:靶机还可以继续飞行,再进行一次试验还留有相当大的空间。

能不能用一架靶机进行两次、甚至多次试验?之后的每次靶试,她都留心观察导弹遇靶、靶机中弹后的滑行轨迹以及靶机坠毁的全过程,都要跟着搜索分队到戈壁滩的残骸的第一现场去查看。她与其他科研人员经过周密计算论证,正式提出在试验中采取“一靶两弹”的新的试验方法。

这天,茫茫戈壁天气异常寒冷,基地靶场将组织两型导弹的靶试。一架红白相间的靶机起飞了。01号战机带弹起飞紧随其后。数分钟后,02号战机也携弹起飞。指挥所里,试验人员神情凝重地盯着大屏幕。01号战机漂亮地完成了攻击任务,导弹命中靶机,靶机摇摇晃晃地继续滑行,但并没有完全失去控制。“02号,攻击!”指挥员一声令下。

战机直扑靶机,发射导弹,命中靶机。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。

十几分钟之后,空军发来贺电。紧接着,中央军委也发来贺电。

后来多次打靶的实践证明,这是一种科学、合理而且效能相当高的试验方法。

此后,李鸿和同事们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,攻克了计算机与飞机、导弹进行交联等诸多难题,提出了地空仿真的新思路,建成了靶场半实物仿真实验室,为我军在研的许多新型机载航空武器提供了新的试验手段,大大提高了试验效能。这个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,她也成为空军机载武器试验总体专业年轻的女专家。2003年,不满35岁的李鸿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,是军队系统最年轻的。在政协会上,她和军队的其他委员一起,围绕西部地区的环境、军队科技发展、军队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等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。回到基地,李鸿又回归本色,穿一身肥大的迷彩服,留一头齐耳短发,风风火火地在工作室和试验场之间来回奔忙。基地组织一个全军的科研成果评审会,她除了担当主讲,还要协助做一些会务工作,里里外外,忙得团团转。生活中的李鸿,同普通年轻知识女性一样,热爱生活,喜欢时尚。她订了时尚生活、厨艺等杂志,有空的时候就翻翻,她说这是换脑子的一种好方式。偶尔出差进一趟城,她也化上一点淡妆,穿上名牌时装,把自己收拾得俏俏丽丽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Close Window